产品展示

论坛 听党校声音

日期: 2024-02-20 19:38:44 来源: 爱游戏平台靠谱吗 阅读: 1

  工业作为黄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是支撑黄石经济发展的脊梁。制造业,既是黄石的“压舱石”,也是“千斤顶”。黄石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黄石有深厚的工业底蕴。黄石的历史就是一部工业发展史。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全国最早的钢铁企业和华中地区最早的铁路、水泥厂、煤矿、电厂、股票都诞生于黄石,铜绿山古铜矿、大冶铁矿、汉冶萍煤铁厂、华新水泥等“四大工业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毛主席曾于1953年和1958年两次莅临黄石视察,大冶特钢是毛主席唯一视察过两次的特钢企业。悠久厚重的工业文明给黄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塑造了黄石独特的工业城市的文化基因。

  黄石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黄石产业门类齐全,涉及34个工业大类、4000多种工业产品,拥有全国十大特钢企业之一的大冶特钢、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第一大保健酒品牌的劲牌公司,是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地、全国铜冶炼及精深加工基地、全国三大PCB(印刷线路板)产业聚集区之一,有色金属、特钢、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先进电子元器件、高效通用设备制造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黄石现有全省百强企业10家、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1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2.73%,居全省第4位、武汉都市圈第2位;2022年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指数第80位。

  但是,对标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要求,黄石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能级“小”、结构“重”等。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黄石产业体系主要呈现“三多三少”的典型特点: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关联度低的单体企业多、产业链条配套企业少。

  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发挥黄石产业特点和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需求链、价值链深层次地融合”。黄石是国务院确定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们应该对标全省“三高地、两基地”,发挥黄石优势和特色,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力打造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特钢新材料、铝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无机新材料等领域,打造2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激光及光通信、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等光电子信息核心产业,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坚持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支持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试点园区、试点县(市)建设,加快建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示范城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精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水产、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等5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围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特钢精深加工、铜精深加工、绿色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鞋服、文化旅游等十条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起的产业建链。积极融入全省统一建设的多式联运、商贸物流等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建立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

  打造数字化的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黄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力推动5G、千兆光网建设,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数据上云”智能化改造转型行动,推动制造业数字赋能、数字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关键数字技术领域,支持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等打造数字化的经济新高地,支持开发区·铁山区创建省级数字化的经济示范园区,支持大冶市打造全省县域“数字城市”标杆。

  春去夏来,群山叠翠,林木葱郁,山、水、湖相映成趣,一幅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宜居、宜养、宜游画卷在黄石大地上徐徐展开。近年来,黄石在打造“山水园林市最美工业城”上下功夫,有浪漫之地天空之城见证一个个一生一世的浪漫故事,有东方山顶东昌阁演绎了一段段大唐盛世下的奇幻故事,有百年老厂华新水泥讲述了一个个让人惊叹的工业故事……黄石的美还美在山水之间,那满城绿意以及城中之湖——磁湖、大冶湖,像两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了一块碧石之中,营造出城市在山水之中,居民生活在风景之中的生态绿色氛围。“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黄石的一张靓丽名片,与此同时,黄石也正全力以赴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聚焦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发出来自黄石生态文旅的“好声音”。

  优化生态文旅资源空间,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空间优化上继续保持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的中短途生态旅游服务产品设计,实现区域内“区域性协作+差异化发展”,在核心优化上,要逐步解决生态旅游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运输网络问题。目前,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黄石构建起内畅外联的大交通格局,全面对接武汉城市圈,融入全国交通网构建服务全国的大交通格局,为黄石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让“最后一公里”直通村镇,让生态旅游走进村镇,提升游客选择数量和概率。同时也要结合未来常态化的低密度旅游方式,大力推广自然教育、康体运动、森林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

  优化生态文旅市场供需,宣传推介生态文旅消费理念。研究出台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的居民旅游消费激励方案和消费补贴方案,如鼓励发放旅游消费券、惠民卡,推动景区适当实施门票减免、演出门票打折等惠民措施。在营销优化上,构建起安全形象,提振游客出游信心,丰富文创产品,推出黄石特色,如精巧实用的大冶木雕、独具魅力的孔雀石、匠心独特的阳新布贴等等,积极邀请公众人物、志愿者参与到多维度生态文旅体验宣传,并通过主流媒体有效传播权威信息,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加强生态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对高密度景区进行引流,优化景区核心地区与周围边缘节点的平衡搭配,以此来强化热点景区与冷门景区的协调一起发展。如吸引无数游客的位于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的国家矿山公园和位于黄石阳新县的“天空之城”景区,可以加强其与周边其他冷门景点的合作,在高峰期进行分流,以此吸引更加多的游客驻足参观,发掘更多的文旅资源。

  打造生态文旅特色品牌,升级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黄石不仅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同时还有着“青铜之都”“矿冶之城”“钢铁摇篮”之称,这是与众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形态赋予黄石的独特标签。黄石文旅魅力无限,要围绕核心景区、城市周边发展生态旅游,打造黄石文旅特色品牌,目前,黄石有5条精品线路,展现黄石生态文旅成果——山水园林生态黄石、工业秀带文博黄石、不忘初心红色黄石、美丽乡村田园黄石、春华秋实丰收黄石,结合5条旅游线路,进一步开发周边特色冷门旅游景点,形成黄石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旅品牌。与此同时,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也要相继提升,打造一个智能、便捷的生态旅游智慧管理体系和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在各方融合优化上,深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满足生态旅游市场新需求,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制定生态旅游与林业、农业、教育、制造、文化、健康、养老、科技等产业的融合规划,促进民宿度假、自驾车营地等多种新业态稳步发展。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聚焦交通相互连通,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为黄石未来五年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

  坚持规划为先,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发展功能布局。习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科学就是要科学谋划城市交通“成长坐标”,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入贯彻落实《黄石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等重要规划,要从系统性、全域性、畅通性出发统筹考虑,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构筑畅通高效、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要逐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把道路建设规划与市域路网规划进行通盘研究,确保全域道路互联互通、节点顺畅;要坚持深度考量道路规划建设与城市功能布局关联性,结合实际、科学布局,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委重大发展战略,把提升黄石交通枢纽能级放在全国先进城市的参照系中去考量,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坚持项目为重,建设完善高效畅达立体的交通网络。要全面对接武汉新城。构建以“三高速两通道一城际”为主骨架的对接武汉新城交通体系,推进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建成武阳高速黄石段,加快建成辐射周边城市、重要城镇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要全面对接花湖机场。构建以“两高速两通道一城际”为主骨架的对接花湖机场交通体系,加快打通机场203省道至机场南大门连接线、燕花大道等对接花湖机场快速通道;要持续跟踪铁路规划建设。力争将经武汉至黄石、南昌的350高铁新通道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力争武鄂黄市域铁路经黄石中心城区延伸至大冶、黄石新港,并与武汉新城至花湖机场市域铁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着力提升港口能级。通过完善港口配套设施,积极培育航运服务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化码头建设,积极推动多式联运信息中心建设,加强信息数据的集成互通与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信息服务。

  坚持服务为本,加快提升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要实施线网优化调整等公交品质提升工程。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改善群众交通出行体验,为创建国家公共交通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统筹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打造高效物流服务体系;要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加快行业治理数字化转型,打好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交通安全发展底线,努力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石临空经济区是抢抓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遇的重要项目,是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重要战略支点。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要聚焦全域临空发展,打造临空产业和临空服务聚集区。我们要积极进取,抢抓机遇,聚焦全域临空发展,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富集融通,实现产业服务借“机”起飞。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筑就符合“临空”禀赋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临空经济区将发展潜力转化为区域实力的关键。临空经济主要是以航空制造、航空运输、航空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门类,需要布局临空高端制造功能区、临空制造配套产业园等,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和发展思路,凸显临空产业,形成“5+1”产业新结构。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和纺织鞋服长足发展,促进临空产业提质升级。在推进航空制造和航空服务业发展,立足发展航空制造、维修、电子等相关领域的同时,促进临空经济区同棋盘洲保税区达成联动,加快布局国际商贸、保税贸易、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高端价值链。坚持统筹、集群、协同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黄石临空起步区产业园区,优先发展黄石港组团,协同发展山南组团,突出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特色。

  抢抓先机,前瞻布局,发展航空枢纽指向性产业。大力招商航空物流业,依托S314、机场—大冶—沼山一级公路、G106、S239、铁东线—发展大道快速路、青湖至汀祖一级公路等多通道交通优势,围绕航空快递、综合保税、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四个重点领域,统筹资源,打造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大力招引航空机械维修业,充分挖掘飞机运营维护、飞机维修等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积极引入国内外航空维修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保税维修,建设综合维修基地,提供“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打造国内重要的航空维修基地。

  完善临空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临空服务集聚区。大力招引康养旅游业,依托花湖机场增强对国内外到访游客、商务差旅人士及周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发展健康休闲及文化体育,重点建设健康休闲及文化体育的爆点项目,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整体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黄石在职业教育上的比较优势,在航空培训、航空教育、部分航空产品销售以及航空金融等方面大力推进,补齐鄂州、黄冈等城市在航空服务产业链条上的“缺口”。依托国乒基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等品牌,加快会展业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逐步优化会展业营商环境,打造黄石临空特色“新会展”聚集区,全方位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名片。

  面临着长江经济带、武鄂黄黄核心区、花湖机场、武汉新城、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多重机遇叠加,全面对接花湖机场、加快发展大临空经济区,是奋力谱写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崭新篇章的重要举措之一。黄石正全力聚焦全域临空,把握“机”遇,开启发展“加速度”。

  黄石,开放优势明显。2022年,外贸规模位列全省第三,开放合作指数在武汉都市圈各城市中位列第一。深化改革开放,发挥黄石开放优势是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关键一步。在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过程中,要做到四个“进一步”。

  开放平台要进一步完善。一流的开放平台才会有一流的开放功能,黄石拥有多个“国字号”开放平台,黄石新港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等,有条件成为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未来,在开放平台建设上,还需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加强平台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支持黄石新港申报国家智慧口岸试点,持续优化水铁联运报关流程。其二,促进资源要素集聚,积极申报建设进境水果、肉类、木材等特殊商品指定口岸,支持黄石新港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探索实施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各平台力量,加强平台之间互联互动、优势互补,推动规划共商、平台共建、市场共拓、利益共享,增强平台集聚资源能力。

  开放通道要进一步拓宽。四通八达的通道是开放的前提条件,黄石在开放通道上可谓得天独厚,拥有水陆公空联动优势。未来,在开放通道建设上,还需把握两个关键:其一,主动对接花湖机场,构建“两高速两通道一城际”主骨架,加快大广高速东方山互通及连接线、机场高速二期建设,推进S203-花湖机场南大门、燕花路-S201大泉路等快速通道项目,推动武汉经鄂州至黄石市域铁路规划建设,实现与花湖机场高效便捷联通,建设“空中出海口”。其二,发挥黄石新港枢纽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多式联运能级,开通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俄罗斯东方港的近海直航航线,全面融入中部陆海国际大通道。

  营商环境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开放的“软实力”,黄石营商环境在湖北位列第一方阵,营商环境相对较好。但营商环境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绝对优势,只有不断强化比较优势。未来,在营商环境方面,还需把握两个重点:其一,扬长长板,继续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更多领域探索,总结经验,不断降低市场主体中介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等。其二,补齐短板,从某种程度来讲,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比扬长长板更加重要,设置“办不成事”窗口,为市场主体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要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类,从体制、机制、流程等方面入手,疏通各环节的堵点。

  重点领域要进一步改革。改革与开放是一体两面,改革促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近年来,黄石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些典型经验获得全国推广。未来,还需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实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五个一百”增资扩容,推动政府平台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实施战略重组,深化市场化转型;又要客观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破除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其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科技体制、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随着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东拓展,黄石围绕《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的策略规划(2021-2035年)》中“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的科技产业空间布局,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灯塔”领航作用,不断引导高能级科创要素和高端人才加速聚集,科创赋能黄石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

  促进资源聚集,推进孵化平台建设。黄石现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现有双创平台75家,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需求,结合产业培育重点,常态化为公司可以提供“普惠制+定制化+菜单式”服务,探索“全球研发、飞地孵化、本地发展”全新模式,通过精准化招商,靶向发挥飞地引育功能,推动孵化平台成为集聚双创人才团队、培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不断加强孵化能力建设,增强服务效能,打造更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生态,让孵化平台成为黄石创客团队蝶变的摇篮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推动智力资源集聚,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促进黄石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重要科创项目落地。黄石2022年以来新增在孵企业超过1400家,连续2年科技创新生态指数进入全国百强,连续1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科技创新指数已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释放科技创新动能,扩大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深度嵌入武汉“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产业链,黄石与武汉共建光谷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与武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协同格局。200多家规上企业与武汉配套,覆盖印制电路板、半导体、激光、终端显示等领域。延伸黄石铜产业链,做精做深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重点打造PCB产业链和新型显示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PCB产业集聚区和全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基地。形成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黄石的发展格局,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我省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承接武汉先进制造业转移。抢抓大武汉的辐射效应和产业外溢机遇,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和武汉高端科创成果转化,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配套在黄石”的一体化联动格局。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国光谷黄石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建立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区域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产品与武汉紧密对接。引入武汉的产业资源,以及更先进的管理经验、体制机制,加快打造高端工模具、医药化工、资源循环利用、智能输送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智改数转”,实现传统产业技术跃迁,培育1个两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积极融入共建武汉都市圈,强化创新赋能,聚焦重点突破,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用好用活科技城、离岸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入推动与武汉高校、科研机构、在黄高校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中试基地。推动深度对接鄂州花湖机场,与鄂州、黄冈临空经济区共创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联合打造临空经济带。提高创新平台质效能级,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的重要节点。在区域协作和竞争中放大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爱游戏平台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