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杰迪K333国产入门级仿赛新标杆
当下国内玩乐型摩托车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中大排量段,摩友们的“入门级”也从曾经的125cc拔高到了400cc。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吗?难道国内市场在经历了短暂地快速地发展过后,就真的超越国际了吗?
其实在各大厂商近乎疯狂般地“堆配置”、“挤排量”、“打价格”的战略营销之后,市场看起来是“百家争鸣”,其实就是“百孔疮痍”。中价位和中量级的市场,像是进口品牌留出的一块不大不小的“真空带”,任你打得头破血流,最终的高质量用户依旧投入彼岸怀抱。再加上网络舆论的非正向引导,使得初阶用户和认知不全面的用户,都被带入到厂商之间的斗争,成为“韭菜”。将“能买进口绝不买国产”、“骑国产车如同嚼蜡”的感受深深刻在摩友们心中。
而偶有的新晋品牌,除了利用高灵活度的企业特性,在大厂牌的竞争夹缝中寻求生存,过度的营销和引导,也让大多数摩友对于主机厂的认知越来越模糊。这更使得本就缺少品牌营销和搭建的“老企业”杰迪,在向民用市场进军时,总会出现被问及“是否是杂牌”的窘境。
脱生于济南轻骑和轻骑铃木的杰迪,能够说是真正的源远流长。在中国摩托车进行商业化发展前,就已经推出过脍炙人口的“泰山牌”摩托车。而往后的主要重心,更多的集中在公务领域,是国内公务车的销售冠军企业。民用市场认知度低,除了没能顺应时代进行宣传,同时也还没推出能够具备品牌表率的实质性产品。不过近年来的几大展会,无论是K750还是K333的概念车,都将“高颜值”的标签打入年轻用户心中——这就给了杰迪一个非常深刻的品牌记忆。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有价值的产品来进行记忆回收了。
K333在概念车阶段的关注度极为热烈,除了延续K750的设计语言,也加入了非常多科技感元素。当然,概念与现实要考虑量产可行性。因此在尽可能多的保留概念元素下,K333的工程产品就这样诞生了。
前脸造型非常醒目,并不会太直接给到大家一种熟悉感。或许从一些框架线条上能找到某些对照,但本质上是具备原创度和个性化的。
侧面线条并没有采用国产车常见的“悬浮式”做法,而是将车头到油箱、车身、尾部做成一个整体。或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某几个部位的设计有些刻意为之,并没太多考虑到实用性。但平面视觉的呈现,K333的表现是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国产车行业发展确实整体落后于国际。虽然近些年在努力追赶,但碍于制造成本和发展周期,很多时候并不能尽善尽美。我可接受对成熟平台的借鉴,甚至于仿制,因为这是我们追赶国际最快的途径。可盲目的仿制借鉴是不可取的,即使是进口车型也存在“水土不服”的地方。若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加入自己的产品理解,这样走的才叫做“捷径”。很欣慰,杰迪K333正是在做这样的事。
发动机搭载的是源自雅马哈YZF-R3的动力平台,在国内市场上也经过了好几年的验证,性能和稳定度都能获得保证。唯一遗憾或许是没办法给到如原型机那般的升级上限,但至少也是一个不错的高转动力平台了。
车架平台同样是基于雅马哈YZF-R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相比于其他搭载相同平台的车型来说,K333选择了非常聪明的做法——与其过分宣扬个性搭配,不如回归本质用回最契合的车架平台。这便使得K333的平台一体性能够超越别家,加上对于原始车架的优化的修改,令整体的刚性和协调性更上一个台阶,还有效优化了原型机本就存在的高频振动问题。
同时在后摇臂结构设计上,K333也选择了讨巧的做法。不对称鸥翼型后摇臂,在造型上首先能够被市场加分,并且实际效用上也比原型机的有了更加有效的循迹性。令整车操控起来,不仅转向灵活度方面优于原型,更在车身稳定性和指令响应效率上丝毫不落下风。
在硬件层面,K333属于是“低调的奢华”,并未选择市场常见的“账面配置”做法。尽管这样导致一眼望去,K333并没什么名牌或高级别配件加持,但客观存在的匹配和调校的合理性,却是超过一切账面表达。
KYB的倒置非可调式前减震,以及单筒直连的川南减震,纵然是舒适设定,却也能够支撑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激烈驾驶需求。
比同类日系车等级更高的日信制动系统,尽管手感不如欧系车般来的直接,但制动性不打折扣,并且还能带来理想的舒适性反馈。甚至在面对频繁必然带来的热衰问题上,K333原厂的制动系统表现不仅仅可以超越同级别日系车,面对规格更高的其它国产车型来说也丝毫不输。
而在软件层面,K333的电控系统完全采用博世提供的电喷、ABS、TCS标定方案。这一方面不仅仅领先于国产同行,哪怕面对日系厂牌,也可以“秀肌肉”的存在。因此K333获得了极度精准且可控的油门反应,介入时机非常合理的ABS系统和TCS系统,基本杜绝未来市场上反应热烈的电控匹配售后问题。
集合以上几个维度,杰迪K333称得上“王炸开局”。可设计不周依旧存在。骑行三角方面,K333基本沿袭原型车的设定,同时将产品属性更多的往舒适性靠拢,令整车在初上手的时候能给到很明显的亲和力。而在经历过激烈的赛道试驾后我能感到惊奇——一款没有经过赛道测试和标定的车,竟然能达到基本运动需求。无论是面对动作夸张的赛道驾驶,还是轻松惬意的通勤姿态,K333都能够很好的兼容。如果再进行一些简单的坐姿修改,还能更轻松的适应有趣的玩法。
其实,究竟入门级仿赛该怎么样定义?市场究竟需要的是GSX还是CBR?如此争论在各大企业都一直存在。无论是GSX亦或是CBR都有其相应的市场,是否叫好又叫座,或许并不能定义一款车型的成功与否。但在态度上,杰迪用K333已经树立出一个标杆——国产入门级仿赛的标杆。纵然出厂是GSX,但当用户根据需要稍加改动,也能成为CBR。也许,这也是一种性格。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